- 新ManBetX万博工业清洗设备非标清洗机需要什么条件行业专业的工业清洗设备
- 新ManBetX万博中国官方网站家史光荣与落寞——大山深处的三线军工人
- 新ManBetX万博中国官方网站新能源汽车背后的国之重器 宁波精达工业母机筑牢产
- 新ManBetX万博中国官方网站车险全保是什么意思?小车车险全保指什么?车险买全
联系人: 王经理
手机: 13826972578
电话: 0769-83917255
邮箱: manbetx@126.com
地址: 东莞市常平镇东莞市常平镇卢屋村三联南路91号
新ManBetX万博中国官方网站家史光荣与落寞——大山深处的三线军工人
五金【导读】我最想说的是,希望国家不要忘记他们这一代军工人,希望国家出台更多的政策或补偿措施,希望他们今后的待遇能好点、再好点。40年的奉献,两代人的青春,中条山的青山绿水作证,历史不该被遗忘。
我了解这个词,是从母亲身上,年过不惑的母亲,最近总是想回故乡过年,而且总是说起她小时候住过的地方新ManBetX万博中国官方网站、上过的学校、少年的伙伴和趣事。她的故乡有一个很奇怪的地名——541,这个以数字命名的地方,坐落在一个小镇上,在我印象中,就是一些年代久远的三层楼群,它们陈旧而斑驳,突兀而沉默,既非农村,也与现代城市毫不搭边,对年少的我而言,并未有探究的兴趣。直到最近,因为参加历史记录大赛,我无意中发现,这些楼群背后竟然隐藏着一个跌宕起伏、令人唏嘘的历史故事——那场轰轰烈烈的三线军工建设,那些被建设所改变的成千上万的家庭,那些献了青春献子孙的第一代军工人不为外界所知的岁月和伤感今天……而这一切,随着他们的老去,可能被遗忘,甚至于我,兵工三代,几乎都不了解自己的过去。然而我知道,我今天的一切,都依赖于那场大的改变——每个人的成长史,都离不开他的家史,而这家史,又离不开大时代,是大时代背景下,个体的偶然经历串联下来的必然,其中深藏着生命的密码和基因。
国(厂)事:备战备荒——中条山上的三线年代中央在山西部署的重大兵器制造项目,是三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起三线年代中后期的战争风云。当时,在中国北边,中苏关系自60年代起日益恶化,勃列日涅夫的有限主权论严重威胁到中国,导致了1969年的中苏边境冲突。中国南部,美国不断扩大侵越战争规模,矛头直指中国。1964年8月,越南战争的战火燃到了中国南部边界,向解放军总参谋部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发生美苏南北夹击情况下,中队能对抗多少时间?总参的报告表示,只能支持二到三个月,原因是中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边境一线,很容易遭到破坏。总参报告引起的高度重视,决心调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不惜重金,建设三线。中国“三五”计划指导思想发生变化,“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三线建设方针,由此确立。从那时起,我国上上下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按照“大分散小集中”和“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一批批大型工厂、军工企业迁往西南、西北、中部山区,一座座沉寂的大山开始沸腾起来。
位于山西南部的中条山,与太行、吕梁、太岳三山互为犄角,它屏蔽着洛阳、潼关和中原大地,拱卫着西安和大西北,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称为中原会战的“中条山战役”就发生在这里。珍宝岛战役爆发后,位于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的第一坦克基地617厂,直接受到战争威胁,经过慎重选择,中央决定在山西南部的中条山区建立国家第二坦克生产基地,代号为“541”工程。一个40年跌宕起伏的故事由此开篇,一代人、一批人、无数家庭的命运因此改变。
541工程建设规模宏大,起初计划建设十八个分厂,依次称为第一分指挥部,第二分指挥部,第三分指挥部等。这些项目分布在临汾、运城两个地区下辖的绛县、闻喜、夏县、翼城境内蜿蜒130公里各个山沟里,总部设在闻喜县的东镇。工程由解放军第28军援建,建立时直属当年的解放军装甲兵司令部,后归属第五机械工业部。十几个分指计划生产的是当年很有技术含量的WZ-122型中型坦克,后改为59式改型和84式架桥坦克。
根据“常规兵器工业领导小组“指示,541工程计划分三批建设,用两年半时间全部建成,1970年4月开始到1973年7月,是工程建设的时期,党中央一声令下,这座沉寂多年、人烟稀少的大山迅速沸腾起来。一座座机器在山中轰鸣,一声声军号在山间回荡,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批批精英人士,纷纷从全国各地汇聚到这里。由于是国家重点大型三线建设工程,山西南部几十个县都组织民兵和民工都参加了541工程建设,垒护坡、拉土方,抗枕木、铺钢轨。插队到山西南部农村的许多知青也参加了建设会战。3年时间,完成投资2亿多元,各专业厂基建初具规模,部分厂的生活区、贯穿各专业厂的公路、铁路专用线也建成通车,高昂的热情、日新月异的进度,谱写了那个时代如火如荼的大生产乐章。
据有关资料显示,三线年开始全面规划并逐步展开,在横贯3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里,国家累计投资2052亿元,占同期全国基建总投资的39%。先后建成了10条总长8046公里的铁路干线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配置了数十万台(套)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技术装备,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在崇山峻岭中拔地而起。曾有人深情赋诗描述三线建设初建时的大协作精神:“各路大军齐参战,弄弄坪上主战燃。机器轰鸣震天响,千军万马战犹酣。”这样的场面,也是山西541工程建设初期的真实剪影。
那个年代,毛主席党中央的决策就是最高指示,全国人民一条心,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精神感召下,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支援三线运动。全国范围内,各行各业的精英分子云集三线也成为各路英才荟萃之地,全国各大中城市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部队整建制的,留苏工程技术骨干,我国第一代坦克技术专家,纷纷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在这片沉睡的群山峻岭之中,开始了千军万马、炮声轰鸣的三线厂的后备厂,所以技术工人主体主要是来自包头的兵工战士,随之而来的还有服务后勤人员。我的风华正茂的姥爷田纪海,就是617厂医院的技术骨干,32岁的他,随着这燃烧的大军来到了这里,并使这里成为他三个儿女的及我的故乡。很多年来,没有人问及姥爷什么来到这里,是什么样的促使他下了那样的决心。作为军工三代的我,开始探寻这个谜底,以下是我和姥爷的隔代对话:
我:姥爷,听说您当年也是医学院的大学生,原来在包头工作,那好像是个很不错的城市,你为什么放弃包头来这么一个小地方的医院呢?你看,人往高处走,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打破头想留在大城市呀!比如说我,拼命学习,就是想离开我们的小城市,到北上广,甚至出国。
姥爷:是的,1960年我从内蒙古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包头市617厂医院,后来,因为和苏联关系紧张,国家决定在山西省中条山建立第二坦克基地。当时来541的大部分工人都是617厂的,他们作为新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技术高觉悟高,党叫到哪里就到哪里。我们作为617的厂部医院,也担负着服务他们,服务国家的职能。
姥爷:是的,我完全可以不来。当时,医院召开大会,抽调优秀人员和优秀分子奔赴541。那时能够参与三线建设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应该算是一种荣誉。在挑选三线建设者时,都着重德、才两个方面。一要是技术过硬,二要过硬。但是并不强迫,尊重本人意愿,自主自愿报名。在动员会上,我记得当时的赵院长讲话很动情,他说:毛主席非常重视三线建设,三线建不好他睡不好觉,骑者毛驴也要到三线看看。为了让他老人家放心,我们一定要带头奔赴三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姥爷:那时的人很单纯,我们就觉得要让主席放心,睡好觉,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建设祖国,保卫家乡,不让苏联入侵,现在想想当时人真是很单纯,好像我们去了就能保家卫国,好像祖国少不了我们,但正因为每个人都这么想,才汇成千军万马上三线的一股大势,如果人人都考虑自己,就不会有这么大潮流。我那时32岁,你舅舅6岁,大姨4岁,那时还没有你妈妈呢 。我当时甚至没有和你姥姥商量,就在动员会当天,一腔热血地报了名,回到家才告诉你姥姥,直到现在你姥姥还说我这么大的事竟然自作主张。给我们作动员的院长也很激动,带头报名。总得来说,那时的人都单纯,条件好不好、大城市小城市、自己的待遇和环境考虑得很少,就是觉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主席的讲话就是最神圣的指示……
1969年,姥爷随着大部队从包头来到这个偏僻山区,下了火车,又坐着大卡车,一路颠啊颠,纵然年轻,到达目的地时,一个个全身都快散了架。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目的地的条件之恶劣,山野之荒凉,当时很多地方就是荒山,连地名都没有。
直到如今当地还流传着一个二里半的故事。1970年的冬天,二分指也开工建设时,一批批戴着眼镜的工程师,一群群穿着的工人,从来到绛县卫庄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安营扎寨。生活安顿下来后,给家里人写信时却说不上这是啥地方,于是出门去问在地里干活的老农。老农停下手上的活计,指着周边的几个村子说,这里离里册村二里半;离下村二里半;离卫庄二里半,此地正好居中,就叫个“二里半”吧!他们就是这样,怀着一腔热情,千里迢迢,一下子被抛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沟沟里,没有地方住,就分散住在农户家,后来农户家住不下了,就自己动手开始建设一种叫“干打雷”的房子、所谓干打雷,就是现在的简易工棚。当时正值初冬,不知姥爷和那些青年作何感想。要知道,他们中多是大城市的知识分子。姥爷所在的包头市,是苏联最早援建的城市之一,宽敞现代,条件还是很优越的。陡然来到这片荒山野岭山,若说这批年青人的心里没有一丝悔意和彷徨是不可能的。只是,当我反复问及姥爷这个问题时,他从未用过“后悔”这个词。
当时年轻,大家一心想着保家卫国,抵抗侵略,生活条件的艰苦没有那么重要。而且那时的人在一起比得是谁能吃苦耐劳,娇气是让人看不起的品质,在那种环境和气氛中,好像没有什么后悔和惧怕,大家与部队、与工人、民工一起大干快上,都觉得在从事一项非常崇高的事业。现在想想,也佩服那时的自己,可见人活得是心劲,是意义……
在这种你追我赶的热潮中,新厂区进展很快,一座挨着一座沿着山沟的河滩逶迤展开。厂里有了自己的服务体系,邮政专属的信箱、幼儿园、学校、商店、医院等等。姥爷当时就在位于绛县的十七分指(也叫铁路指挥部医院)当医生。由于医术高明,周围村民也纷纷来这里看病。后来,姥姥和舅舅、大姨都从包头来了541。两年后,姥爷由于医术精湛,调到位于闻喜县东镇的541总医院,我的舅舅、大姨在541总厂子弟学校上了小学初中,从此一个原本是陌生的他乡,便成了军工二代的故乡。
1973年下半年开始,由于中苏关系的缓和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开始对三线工程进入调整缓建时期。到1979年底,除了位于闻喜、绛县、翼城的近十个专业主产品厂建成投产外,其他部分专业厂:如八分指、九分指、十一分指、十二分指、十三分指、十四分指、十五分指、十六分指等纷纷下马,人员和设备也并到了541其他厂。六分指改成541科研设计院、七分指成为了541技校。虽然541规模在缩小,将近一半的项目在下马,但由于整个541工程异常庞大,所以整体感觉上还是充满生机的。各专业厂拥有职工人数不等,每个厂基本上职工人数在一到两千人,十多个厂中数四分指工厂规模最大、工人数最多,拥有职工3000多人,连家属加起来上万人。后来,位于宁武的三个厂的三千多职工连家属共万人以及设备一起被541接收。连职工带家属十几万人,住到了大山的各个山谷中。自此,虽然处于三线紧缩的大形势下,但却是541工程最为兵强马壮的时候。七十年代末,军事试制工艺定型后,由于部分项目下马,541作为坦克整体生产能力没有形成,生产体系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所以只能生产部分坦克配件。但时值中越自卫反击战和两伊战争,541军品订单还是蛮不错的新ManBetX万博中国官方网站,军工战士的自身价值也在火热的工作和集体荣誉中得以充分体现。
“分指”一词在山西南部的各县市是541各厂的专属名词。总部就是541工程总指挥部,分指是指各分指挥部,其实,541各分厂都有自己的名字,如5409厂、5419厂、5429厂等番号外,各厂还都有一个以红字打头的对外名称,诸如,红山机械厂、红流机械厂、红峰机械厂等,体现了那个火红年代的特色,军转民之后各个分厂的名字开始以山西冲压厂、华晋机械厂、晋南机械厂等各五花八门的形式出现。但分指一词始终被人们流传了下来,并成为中条山各沟里工厂独特的地理坐标。
姥爷所在的闻喜县东镇是位于南同蒲铁路上的一个小镇,地方虽然不大,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地。镇上除541厂总部、541厂总医院外,还有解放军总后勤部2395医院、214地质队、解放军3534 、3531军服厂、总后2304仓库等。虽说是个镇,可其占地规模可远比几十里外的闻喜县城还大。七十年代时,由于这里的军事单位较多且级别较高,许多过往的火车都会在这里停。南同蒲铁路穿镇而过,并专门建了个小小的火车站。541工程总部作为分散在大山里各分指的指挥中心,地位和作用非常显著。
对于民风淳朴的中条山一带人来说,541这个空降一般的工程始终是神秘的。当晋南各县市还都是平房时,各分指都已经都是清一色的三层苏式楼房了,而且家家都有县城里直到三十年以后才用上的抽水马桶。所有的职工水电不用花钱,享受免费医疗,就连家属也可以享受半费医疗。各分指的都有自己的医院,东镇还有还有541总医院。那时姥爷姥姥的工资不是很高,基本上也就是五、六十块钱,但由于住房、水电、教育、医疗全部免费,加上那时候物价超低且相当稳定,养活三个儿女还是没有问题的。由于分指的都来自大中城市,所以不论从各方面都在地方上领风气之先。
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形势的发展,541各分指开始实行保军转民的战略性转移。作为国内具有强大机械加工能力的大型兵工企业,在国家的支持下,1980年,下属的四分指最早开发了130轻型卡车,到上世纪80年代末,又开发系列旅行客车。一时间大江南北到处跑的都是541的华丰车。其他各分指也都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发出不少民品产品。比如十分指生产的“美猴王”电动游览车曾是我国生产的第一部高尔夫车。
那个时候也是541各厂效益最好的时候。各分指的车间都在加班干活,厂里的效益好,职工的福利也高。“大干红五月”、“奋战一百天”等活动成为那时候人们的精神风貌。大批的大中专生被这里稳定的工作和优厚物质待遇所吸引,也陆续来到541,厂里和医院都有单身宿舍,成为新鲜血液的象征。军品改成民品后,全国各地来的供货商以及买产品的客户不断来到山里。他们第一次发现这偏僻的大山里竟然还藏着如此高精尖的企业,为541工程奇迹感到震撼,同时也对军工技术生产的产品非常信赖,更对工作生活在大山里的军工人产生敬佩之情,这些产品的实力和口碑很快引起了全国各地的注意。其时正值沿海城市开放,山东、江苏、浙江一些城市急于发展经济,却缺乏支柱性产业,纷纷来541考察,希望541能够搬迁过去。但是541一些专业厂,如电厂、铸造厂、锻造厂等都是一次性建设,能够搬迁的只是具有机械加工能力的部分厂子。所以一波又一波考察的来了,又一波接一波恋恋不舍地走了。后来当外国的资本开始大批投向中国沿海时,再也没有人来考察541搬迁的事情了。军工企业在当初建设时,以靠山分散隐蔽为特色,对于专门生产军工产品来说,这是优势,但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地理经济、交通经济,偏僻的地理位置,使这个巨人企业错过了第一次腾飞的机会,三线厂后来出现了两极分化,位于大城市的一些军工企业至今效益仍然不错,而541战线太长,地理位置又太偏,对于吸引人才信息先天不足,这也为其今后的走向衰微埋下了隐患。
总体看,和党中央在极端困难的历史条件下完成了三线建设,堪称是我国经济建设史上空前的壮举。它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投入资金2052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达400多万,安排了1100个建设项目。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堪称中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部署,对以后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但巩固了国防,震慑了侵略者,而且理顺了中国的工业和国防发展的布局,从根本上优化了中国战略防守地位,缩小了中国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的差距,为后来的西部大开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541工程的三线建设不仅带动了当地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全国各行各业输送来的大批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更大大促进了晋南一带经济、科技、文化等事业的发展进步。仅以541总医院为例,由于医院集结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医生,他们同姥爷一样,都是五十年代医学院正宗的大学生,又来自全国各地,思想碰撞,医术交流,学术气氛很浓,当时,541医院不仅面向军工厂服务,其人才、设备及诊疗水平在整个运城、临汾地区也十分闻名,很多人不去运城地区医院(市医院),而慕名来541,连当地的县市主要领导也都来这里就医。姥爷在内科工作,每天一上班办公室楼道外就排着长长的队,从上班就不停地说话,晚年不得不做了声带手术,可见当时医院人流量之多,影响之大。
大姨和舅舅从小就生活在这里,1974年妈妈出生,对于她们兄妹来说,生下来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非当地的晋南人,也非城里人,同事和小伙伴的家乡来自天南海北,他们只能用普通话交流,所以普通话成为厂话。后来他们到了外面学习生活,很多同学操着一口家乡话,他们不会说,多少年后,社会上的老乡会,他们也找不到归属感,他们的普通话总是让人感觉故意拽,在填各种表格时,他们总要斟酌再三,难以下笔。“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远方……”,《橄榄树》那种漂泊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曾在某个时刻深深体会过。
他们的童年少年生活是充实多彩的。邻居和同学来自天南海北,父母叔叔们全国各地出差进修、回家探亲,信息灵通,见多识广,所以哪个大城市对于大院的孩子们都不陌生。每天早上6点正,山谷中各个分指的家属区和医院的大喇叭就开始广播了。姥爷姥姥年轻时听的是 《东方红》《社会主义好》《打靶归来》等红歌,到了八十年代,三个儿女们最熟悉的是:《八十年代新一代》《甜蜜的事业》《哈尔滨的夏天》,那几乎成为他们儿时听得最多的歌曲。童年少年的生活既是自由乡野的,也是相对丰富充裕的。学校经常组织学工学农学军活动,大一点的舅舅,经常会参加帮助周围农民割麦子,大姨小几岁,就在后面拾麦穗、摘棉花。那时没有课外班,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处于农村包围中的厂矿,真正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春天,女孩子们会采大把的山花,插在汽水瓶子里;夏天,男孩子们常常去小河边,捞蝌蚪、鱼食,上树抓知了,采桑叶养蚕。秋天,小河边可以折芦苇,挖甜根;冬天,男孩子们会自制滑冰车,打雪仗,推铁环。学校距医院大约有15分钟的路,但他们要走1个多小时,那真是漫游,边走边玩,那时没有汽车,人又淳朴,大人也不用担心接送问题。有时孩子们在路上还捡牛粪、拾废铁,比着谁做的好事多。从事财政工作的妈妈从小就有商业意识,假期里就带着小伙伴在院里捡废铁,卖了钱做游戏,胜利者就发些橡皮、卷笔刀之类的小奖励,妈妈现在做了部门领导,还保持着这份童心,经常组织一些有趣的比赛,给年轻人些小惊喜和鼓励。可见,一个人童年的生活会影响到她一生的行事风格。对于年少的孩子们,这样的环境虽然不如城市优越,却更多一些童趣和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晚上,他们兄妹三个就在医院小操场、或到总部的大操场,搬着小板凳看露天电影,70年代后期,电影还很少,但厂里经常放电影,当然大部分是重复的了,以至每部电影大多数孩子们看了不下三遍,有的台词都能记下来。影片除国产的八大样板戏、战斗里成长等老三样外,还有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进口片,直到现在大姨还记得这样一个顺口溜:朝鲜电影又哭又笑,罗马尼亚电影莫名其妙,越南电影飞机大炮,中国电影新闻简报。后来到了八十年代第一次放映《洪湖赤卫队》,人山人海,大家惊叹怎么还有这么好看的电影,这么好听的歌!1974年左右,流行向阳院,也就是大院建设,大姨舅舅他们学唱歌曲,看样板戏,学跳舞。大姨天生有舞蹈才能,听到歌曲子就能随歌起舞,跳的有模有样的,不过那时没有兴趣班,又离大城市远,这点才华自然也就萎缩湮没了。541的姑娘小伙中很多北京上海的知青,漂亮洋气,多才多艺,据说,东方歌舞团还曾到541去挑演员。这一平地而起的大型工程,为周围的县区带来生机,对于周边的村民还说,这里是神秘的、高端的、时尚的,后来大姨和妈妈都到运城地区上学,来自县城的同学听说她们是541的,一脸羡慕,在那个农村学生居多的地区重点中学里,541的学生也都见多识广,穿着时尚。多年后,大姨的同学聚会时说出心里线的同学特别牛,在她们面前挺自卑。大姨也因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当了两年学校的播音员。
人生关键的时刻只有几步,对于一个企业何尝不是如此。建设于60年代未,70年代初的541工程,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虽然基础坚固,天生优越,但在一波一波的风浪中,还是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如果说当初一批批企业考察希望而来,失望而去,是第一道阴影,那么,进入80年代后期90年代,这艘大船遇到了线年,在国务院的部署下,541由国家机械委划给了中信公司。时任董事长的荣毅仁以满腔热情接过了541,从此,541就把自己十几万职工家属的命运交到了这位“红色资本家”的手里。进入90年代,随着苏联宣布解体。541作为当时应对前苏联侵略的军工基地确实没有必要存在了,发展民品已近成为541全体职工的共识。
1992年,沿用了近二十年的541工程更名为中信机电制造公司,成为中信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为特大型工业企业。下辖总装、冶金铸造、锻造、冲压、机加、液压电器、发电等7个专业生产厂和科研设计院、铁路运输公司、职工总医院、技工学校等5个直属单位。固定资产原值16.5亿元人民币,约相当于现在的165亿。541划归中信后,彻底地脱离了国家的军工序列,除了兵器总公司委托加工的部分军品外,开始大部分以民品为主了。541有人、有设备,人是全国产业工人第一流的,设备也是全国当时最先进的。从事民品生产,541别的不缺,就缺流动资金。而中信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金融、实业和服务业领域,钱是不缺的。划归中信后,541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是选对了婆家,况且婆家还是中央选的。541作为半军事化兵工单位,听党的话,跟党走,是他们的一贯作风。更名为中信机电制造公司后, 541各分指摩拳擦掌,准备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以军工技术再展军工英姿。
事实上,他们也已经迈出了这样的步伐,三分指工厂在国内首创 16M 锻锤整体锻造汽车前轴梁,拉开了三分指民品生产序幕。四分指专业生产重型汽车车桥、轻型客车车桥、重型汽车离合器和系列汽车扭杆弹簧,给国内汽车厂家配套。二分指是一个综合的冶金铸造厂,其强大的冶铸能力在国内都屈指可数。美国一个的公司拿出一亿多美元,承包了二分指的一个车间,搞起了国际铸造,并插上了星条旗。山西省政府还专门将二分指附近划为省级开发区。五分指因当时是华北地区冲压能力最强的企业,拥有山西省最大、最先进的1000吨日本进口冲床,而被命名为山西冲压厂。就连541电厂也开发出水泥、砌块、电解铝、板式家具、建筑安装等许多民品项目。作为负责541铁路运输的18分指也建起了高炉,开始炼硅铁。
这样强大的技术力量,这么雄厚的工业基础,理应在市场大潮中勇立潮头。谁知,市场风云莫测,使541陷入困境的,除了地理位置偏僻外,还有几步致命的失利。一是军转民的关键一步。各厂的生产线都是按军品设置的,按照保军转民的要求,军品生产线必须保留,开发民品生产必须建立新的生产线。而要进行技术改造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中信接管了541,虽有资本优势,但中信的优势在金融政券,中信起初也为541的民品生产线改造注入了大量资金,但后来投资便变得越来越谨慎。进入21世纪后,随着大力开拓海外金融市场,对541几乎就没什么资金投入了。541陷入军不军、民不民,官不官、商不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境地。二是人事与资产的管理职责不清。541工程从开工建设以来,作为大型兵工企业,从资产到人事始终先后处于装甲兵司令部、五机部、兵器工业总公司、国家机械委的严密监管之下。划归中信公司后,中信对541的领导只做备案,任其自我发展,对各分指的资产与人事监管基本无暇顾及。而1986、1988年企业改制,把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由原来的党委集体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改为厂长负责制。这虽然有利于集中领导,但不利于充分发扬,厂长个人的权力变得过大。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一个决策失误就可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就这样541这艘大型航船,过去有高层领航把关定向,备加关注,现在上面的人事监管事实上已经处于山高皇帝远的状态,完全放给地方小船手,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上,这些小船手信息不灵,又有极大的权力,于是各分指领导决策失误开始增多,最先陷入困境的是一分指,开始在541历史上破天荒地拖欠工资。面对这种形势,中信公司山高皇帝远,产业多元,无暇及时整顿,又没有进行人事调整,很快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不发工资的分指越来越多,有的分指半年甚至一年不给职工发工资,辉煌多年的大船开始步入风雨飘摇的渗水期。
生产效益不断下滑,又得不到及时纠正。541各厂除二分指效益尚好外,其他各分指几乎奄奄一息,广大职工生活变得异常窘迫。有的职工一家全在一个厂,为了生存,他们把自己的生活成本压缩到最低。夏天他们去附近农村的麦地里捡麦子,秋天去给农民打工收玉米,有的数月不知肉味。与此同时,各种传言也纷纷扬扬:有的说某分指的职工为了养活妻儿,去偷农民喂猪的麸子当口粮吃,当农民跟踪要将其治偷窃罪时,才发现人家一家老小竟然以此为食,不禁也当场落泪。有的说,有一个职工工作了一辈子,过年了,却买不起几斤肉,回家后,羞愧交加,竟然上吊自尽。人们天天听到的都是这些令人伤感的事,悲观的情绪开始蔓延,在周围农民眼中,昔日的541是他们的梦想,能到厂里工作是一种荣光,而今日的541则成了他们教育孩子的反面典型。
541总部机关也搬离闻喜县东镇了,东镇那只剩下总部大院破旧的楼房和一些老弱病残的退休职工。总医院家属区我去过,陈旧的、显然是上个世纪的灰色房子,院里多是些老人,了无生气地坐着晒太阳。舅舅说医院由于服务的对象是整个周围地区,依靠过去积累的名气,还能维持,至少还没拖欠工资。总部大院则很凄凉。这个他们兄妹三个小时候住过的地方,说起来都很伤感,这些年妈妈每次回去都要难受很久。今年舅舅特意带我去了总部大院,陈旧的楼房是70年代建设的,几十年的风雨已经使他们如同衣裳褴褛的老人,破碎的道路无人修补,院子冷冷清清地见不到几个人,这里经常停电停水,没有暖气已成为常态。记得前些年舅舅的房子虽然简单但看起来还洁净温馨,如今即使他与舅妈两人再干净善于整理,也难以收拾这一片旧山河。由于房间太冷,舅妈和留守的几个阿姨发明了走路取暖法,每到冬天,就拼命在院里走路,走的累到不行,全身热气腾腾,赶快钻被窝,还要放上暖水袋,才能在冰冷的屋里入睡。这样的房子看着让人心酸,但舅舅说比分指的条件还是好多了呢。各分指的家属区很多由于年久失修,一到雨季,三楼的住户楼顶都要漏水。家里到处都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盆、桶来接水。家属区的马路历经几十年风雨侵蚀,地面的水泥已经完全剥落了,原来平整的水泥路已经成了石子路。记得是谁说过,看一个家庭、看一个地方的兴旺,只要看他的气象,看它的人气,站在妈妈小时候成长的曾经火热的向阳院里,乌衣巷口夕阳斜,让人油然而生一种“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去”的苍凉落寞之感,一个朝代、一个企业、一个人,由盛转衰时都是这样的景象吧。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作为七十年代首批来到大山里的541兵工战士们已经基本退休,继而成长起来的是当初跟随父母来到这里的兵工二代。他们当中,有两种情况,岁数大点的孩子,上山下乡,插队到各分指附近的农村里,和他们一起的有来自各地的知青,尤以北京知青居多。知青返城时,外地的知青回到了他们原来的城市。而541的知青则回到父母所在的工厂当了工人。岁数小点的,赶上了高考,但那时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考走的微乎其微。那些考上大学的应该是第一批离开541的人了,他们走了,不会再回来。剩下的则通过上541技校、、招工等各种方式,统统进到了541各个分指。一代军工战士献了青春,又真正把子孙奉献了。
这种情况在我们姥爷家中也同样明显。姥姥姥爷是50年代的大学生,他们从小对学习很重视。舅舅和大姨、妈妈从小学习都好。舅舅最大,他学习底子很好,但当时没有考虑更多,初中毕业后考上了541技校,当时541效益好,进技校的人也很多,毕业后分配在四分指当钳工。541一次次的浪潮,也影响到他,好在舅舅天生爱学习,基础好,后来参加了首批高考,考上北京工业大学(现在的北理工),回来后在厂办教育处人事处工作,后来到了541科研院。我的大姨,从小到大,总是考第一,高中时,考到闻喜县中学,她从小爱诗词文史,但受理工人成群的军工企业的熏陶,无奈学了理科。高考时以超过录取线分的高分,在报志愿时,本来有很多选择,但长期生活在三线厂的姥姥姥爷,又惯性地给她报了隶属兵器工业部的华东工程学院(现在的南理工)。严重偏科的大姨,实在无法面对每天的制图、热处理,在南京上了半年多学,毅然退学转学文科,在仅有的五个月时间里,考上了山西大学中文系。谈及当年的选择,姥姥姥爷庆幸这个大女儿的毅然退学,所幸没有因为他们这代人的军工情结影响一生。大姨理转文、退学又考学的事,在当年的541系统里,也是一个传奇。只是我的妈妈总说,如果不是选择南理工,大姨本来应该能上更好的名牌大学。有了舅舅和大姨的教训,姥姥姥爷尊重了妈妈的意愿,这个小女儿没有再走弯路,直接考入她喜欢的上海财经大学,分配到江苏,从而有了我今天的人生轨迹。
在他们兄妹三个中,大姨和妈妈除了小时上学外,都早早地脱离了军工环境,舅舅是典型的军工二代。他从十岁到中条山,至今40多年了,一直生活在这座大山中,从16岁起在分指当工人,后来做干部搞行政。他的同学、工友、同事也命运各异,对于军工厂的过往今昔,悲欢离合,他亲感亲受,比作为军工一代的姥爷知道的更多。为了解更多的情况,我和舅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舅:市场经济拼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现在541三个一样都不占。天时,541本来就是为备战而建设,现在进入和平年代,军工需求不是当初的大背景了。地利呢,当初军工厂考虑的是靠山、分散、隐蔽,过去的优势现在成为劣势,而且对职工再就业都不利。在大城市,下岗分流还能从事服务业,在这里服务谁呢,只能给当地农民打工。这就说到人和,541落到这样困难的境地还有一个错误,就是让职工买断工龄。全国的国企推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后,541各分指也按照每年工龄500元的标准,让下岗职工进行工龄买断,每个人拿到了一万元左右。下岗后一大批技术优秀的职工离开了工厂。他们其实并不是富余职工,而是各单位的中坚力量。所以任何政策都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概照搬照抄。541本来就以人才技术取胜,下岗使541各厂在人员与技术上彻底伤失了元气,这是很致命的。
:应当说,国家总体是很关心支持541的,特别是在早些年。后来中信公司吸收了541,初衷也是是很好的,但现在,541可能已经成为中信公司沉重的包袱了。据说,光养老保险这块每年就要拿出6000万元。所以中信要在香港上市,剥离不良资产,对541也要痛下决心,有新动作,前一时期听说要保留优质资产,整体搬迁,最近不知如何。541总医院也划归中信管。这对541无论如何是个好事,总比这样不死不活地拖着好。
:舅舅本来也面临着一个“是去是留”的人生十字路口,但最近签的这个大订单,还可以保我们几年工资稳定吧。但是你知道舅舅最大的担心是什么?541过去以人才技术取胜,现在最缺少的是人才。这些年来,各个分指招不来工人,只好大量地招收工厂附近的农民,名为协议工。工厂大批的精密设备受到了破坏,同时各种卡具、量具也大批丢失。各车间的领导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厂里的正式职工可以不给开工资,但是协议工是必须给开的,而且一天都不敢拖欠。因为他们都是附近的农民,厂里怕农民来厂里。公司领导最着急的,是有了订单,却没技术工人,这在过去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培养人才是十年树木,可是人才流失却只要几个不恰当的决策,这是541最大的失误。
:我前段时间去了包头市,还去了小时候生活过的青山区,那真是发达、现代、排场!所以对比之下,确实有点想不通你姥爷的选择。不过对老人我们不能说什么,也能理解那个年代的人觉悟都高。你姥爷他们第一代541的人是带着一颗红心来到这穷山僻壤,他们是主动选择自己的人生。但我们这军工二代是被选择的。他们所处的是541的辉煌时代,而我们却是541的衰落期。
不管怎么说,舅舅和姥爷还有你妈她们在541的家庭里算是好的。舅舅虽然工资不高,但在山西还能维持生活,最可怜的是我在车间时的那些工友们,他们全家都在541,怎么生活!前一时期我们工友聚会,很多人酒后痛哭:父母当初为什么要从大城市来到这里,把他们的一生都留在了这非亲非故的土地……既没有土地,也远离城市,连摆个地摊都没有市场。如今他们老家的农民,都比他们过得好。他们最大的愿望是退休,那样还能享受地区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只是如今退休都要找人啊!
随着541的各个分指不断陷入困顿,现在各个分指在熟练工的人力资源上已经无以为继。除农村的协议工外,已经没有人选择来这一无城市文明,二无工资保障的大山里工作。第三代80、90后们长大后,都已经远走高飞离开了大山。据说,上面公司对541的一个政策就是维稳,除接管部分优质资产外,其余的工厂原兵工二代,只能任其自求出路。可以说,再过若干年,中条山漫山遍野除了当年“中条山保卫战”的战场遗迹外,可能就是541工程兵工建设留下的工业遗迹了。
后记----不该被遗忘的三线工程作为我工行业的一个缩影,它所产生的国际环境是世界强权的封锁,国内环境是百废待举、一穷二白。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第一代军工人发扬战争时期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怀着建设祖国的理想,风餐露宿、肩挑背扛新ManBetX万博中国官方网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前仆后继,用血汗和生命,披荆斩棘、筑路架桥,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我国完整的军工科技体系,建成了三线地区强大的国防生产力。他们不仅留下了强大的军工基础,他们,为了和人民幸福所表现出来的浩然正气将长存于天地!
在那个被点燃的岁月,“大山深处军工人”对人民、对祖国、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精神,“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奉献精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都将作为宝贵财富传承于世,他们是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同大山里渐渐静寂的厂房一样,逐渐成为久远的历史,湮没于他乡的山水中,军工一代有很多已经离开了世间,他们的身后事也颇让军工二代踌躇不定。军工一代年风华正茂时背井离乡,在中条山这片晋南的土地上生活了40年,远望故乡遥遥,基本和老家人失去了联络。这里虽然承载了他们大半生时光,但对他们来说,无论从文化风俗还是人际交往上,无论闻喜、侯马、翼城,对他们都很疏远。封闭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他们一直生活在世外桃源般的军工家园,从未融入这块地方的土地,而今家园还在,却物是人非。他们不知归根哪里,落叶何方。虽然豁达点来看,死去原知万事空,青山处处可埋忠骨。但他们放心不下的是兵工二代,他们可以献了青春献终身,但面对子孙们今天的境遇,再让他们说出青春无悔这个词,无论如何是有些矫情的。
作为国家和地方政府,不能说不关心他们。据说,山西省主要领导曾专程来这里调研,当听说一些工人每月只能领400元工资时,这位领导心情异常沉重,没想到在三晋大地上还有这么困难的企业,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低的工资。但是这样一个曾经的庞然大物,如此众多的下岗工人,谁又能承担起这样的负担。何况已日薄西山的企业,来头并不小,、事权在央企,也非山西地方政府所能管理。写完这篇文章,我觉得自己内心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乡愁”不再是一个空洞的词,我不再仅仅是这段历史的记录者和旁观者,我甚至触摸到了自己的“根”,虽然那是一个逐渐逝去的地方!
在家族中,我是最小的,从来没有人会想过把他们的人生故事,讲给这个在他们眼里还是个孩子的人。可是我却揭开了他们此生从来没有对人说过的光荣与落寞。此刻,身在山西,我只想在这座陈旧的大院里多走走,多看看,摸一摸那看似普通的一砖一瓦。从今以后,对我来说,它们不再是陈旧落伍的象征,它们身上有温度,有尘封的历史,有祖辈的痕迹。
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的姥姥姥爷和长辈们,在我心里也渐渐地高大起来。在我十几年的成长岁月里,姥爷如所有平凡的老人一样,不会电脑,喜欢散步打太极,过于节俭,没想到他也有过被燃烧的岁月。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对于我们这些在和平年代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经历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尊重,也是我们所缺乏的。他们的过往太不容易了,我暗暗发誓要以孝心对待我的长辈,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的厚望,补偿他们的失落,让他们的晚年多些慰藉。
然而,还有那么多仍在大山中无望生活的军工二代,谁还会记得关注他们呢?我最想说的是,希望国家不要忘记他们这一代军工人,希望国家出台更多的政策或补偿措施,希望他们今后的待遇能好点、再好点。40年的奉献,两代人的青春,中条山的青山绿水作证,历史不该被遗忘。致所有大山深处的军工人!新ManBetX万博中国官方网站家史光荣与落寞——大山深处的三线军工人